执行摘要

本报告对普洛斯2024年ESG实践进行深度分析,综合关键发现如下:普洛斯在绿色建筑、分布式光伏等领域展现出行业领先优势,但在碳排放全链条管理、国际化ESG披露等方面仍存在显著改进空间。

领先领域,普洛斯绿色建筑实践成效突出,欧洲地区多个项目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如Park Moissy II DC1获BREEAM杰出认证、Prologis Park Nieuwegein DC2获WELL铂金认证,Prologis Park Waalwijk DC3使用约30%循环材料。分布式光伏及新能源布局成果显著,2024年屋顶光伏新增装机167MW,新能源基础设施累计开发规模超过2GW(含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风电及储能),接近2025年1GW太阳能发电容量目标。此外,其ESG管理获行业认可,2024年GRESB评估中四支中国基金均获“绿色之星”(两支五星、两支四星),绿色租约推广成效显著,2024年上半年新签超3,000份。

改进空间方面,碳排放全链条管理存在短板。尽管普洛斯自2019年实现范围1和2排放碳中和,范围3排放较2016年基线减少38%,但全价值链(尤其是范围3)碳排放数据的系统性整合与披露仍显不足。国际化ESG披露规范性有待提升,虽其中国报告参考GRI、ISSB等多标准编制,但欧洲业务对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要求的能源效率、碳足迹等数据披露完整性不足,独立鉴证机制尚未完全覆盖。

风险提示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数据缺口可能影响欧盟CSRD指令合规性,欧盟CSRD要求企业披露全链条环境数据并经独立鉴证,普洛斯当前部分关键指标(如供应链碳足迹细分数据)的缺失或削弱其欧洲业务合规能力;二是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深度不足,尽管普洛斯推广绿色租约与客户可持续物流方案,但未明确披露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协同管理机制,可能降低客户对其ESG整合能力的信心。

结论定位: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流地产及新经济基础设施运营商(2024年中国资产管理规模达790亿美元,管理5,000万平方米物流及产业基础设施),普洛斯需以全价值链ESG整合为核心,强化范围3碳排放数据治理、完善国际化披露框架,推动ESG实践从“项目级领先”向“系统性标杆”升级,以匹配国际一流基础设施企业的ESG管理水平。

形式合规性评估

报告标准与鉴证有效性

对标分析:国内合规性与国际标准缺口并存

普洛斯2024年ESG报告在国内监管合规性方面表现较好,其编制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并参考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IFRS S1》《IFRS S2》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ESG 6.0)》,符合沪深北交易所2024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中对实质性、量化性等原则的要求。作为港交所上市企业,其报告框架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的核心要求基本一致,例如在治理架构中明确ESG委员会审批机制,并通过参与GRESB(全球不动产可持续评估体系)强化实物资产的ESG管理披露。

然而,国际标准整合存在明显缺口。尽管国际领先企业如Equinix(参考GRI、SASB、TCFD)、海尔智家(整合GRI、SASB、TCFD)及万国数据(基于IFRS-S2、TCFD、SASB)已实现多标准融合,普洛斯报告未明确提及整合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行业标准,也未系统披露与TCFD四要素(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对应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与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要求的“双重重要性”披露框架存在差距。

鉴证有效性:环境数据覆盖范围不明确,可信度待提升

普洛斯2024年报告提及“选定的资产组合关键环境数据经独立第三方鉴证”,鉴证机构为KPMG,但未明确说明鉴证范围是否覆盖温室气体(GHG)范围1(直接排放)、范围2(外购能源间接排放)及范围3(价值链其他间接排放)全链条。对比国际标杆企业,Equinix对范围1、2、3排放及能源、水消耗数据通过ISO 14064-3:2019标准进行独立验证,万国数据碳减排目标获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认证并披露穆迪NZA“净零评估”NZ-2评级,阿里巴巴则明确范围3+数据经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审计。普洛斯未公开鉴证方法论(如是否采用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及具体指标验证结果,导致环境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缺乏充分依据,可信度需谨慎判断。

公司名称

鉴证范围

鉴证方法

认证机构/标准

普洛斯

选定资产组合关键环境数据

未公开

KPMG

Equinix

范围1/2/3排放、能源/水消耗

ISO 14064-3:2019独立验证

未提及

万国数据

碳减排目标

SBTi认证

穆迪NZA NZ-2评级

阿里巴巴

范围3+排放数据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审计

独立核查

贵州茅台

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实质性指标

AA1000AP类型二中度审验

北京商道融绿

改进方向:强化国际标准整合与全维度鉴证体系建设

基于当前披露短板,建议普洛斯在2025年报告中重点推进两方面优化:

一是纳入TCFD框架四要素披露。参考万国数据“适应-减缓”双轨战略及海尔智家对TCFD气候风险的情景分析,普洛斯需补充气候相关治理架构(如董事会层级的气候职责)、战略影响评估(如极端天气对物流园区运营的冲击)、风险管理流程(如碳价格波动应对机制)及量化指标(如碳排放强度与营收关联分析),以满足IFRS-S2及CSRD对气候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要求。

二是实现环境-社会-治理(ESG)全维度第三方鉴证。目前普洛斯鉴证局限于“关键环境数据”,需扩展至社会维度(如劳工健康安全、供应链社会责任)及治理维度(如ESG目标与高管薪酬挂钩机制),并明确鉴证标准(如采用AA1000AP或ISO 14064-3)。可借鉴贵州茅台“类型二、中度审验”模式,由第三方机构(如KPMG)对实质性指标(如绿色建筑覆盖率、员工培训时长、董事会独立性)进行系统性验证,提升报告整体可信度。

报告范围与边界

普洛斯2024年ESG报告的范围评估显示,其国内业务披露较为充分,覆盖了普洛斯中国收益基金V、普洛斯中国物流基金II、普洛斯中国物流增值基金及中金普洛斯仓储物流REIT项下已运营的150个园区(2024年),包含公共区域及租户区域的用电、用水、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组织范围明确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的控股公司及子公司。然而,其国际化布局的ESG管理细节存在显著缺失,参考秦淮数据等企业对中国区域和国际数据中心运营数据的全面覆盖,普洛斯未披露越南、欧洲等海外资产的能耗及减排数据,与国际化业务规模不匹配。

在口径一致性方面,报告中碳排放强度计算未明确说明是否包含范围3(Scope3)排放。当前行业惯例中,全价值链核算已成为趋势,例如阿里巴巴、NTT数据集团等企业均明确覆盖范围1、2及部分或全部范围3排放,其中阿里巴巴的范围3盘查类别包括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上游运输和配送等。普洛斯在碳排放核算口径上的模糊性,可能导致其实际碳足迹被低估,与行业普遍采用的全价值链核算标准存在差异。

企业名称

范围1

范围2

范围3

范围3覆盖类别

普洛斯

未明确

阿里巴巴

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上游运输和配送、商务旅行等

NTT数据集团

供应链、客户IT负载能耗等

核心维度实质性分析

环境(E)维度

碳中和与能源管理

普洛斯在碳中和与能源管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实践成效,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同时在碳排放核算完整性与国际标杆对比中仍存在改进空间。

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上,普洛斯2024年屋顶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167MW,总装机容量达527MW,覆盖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5.73亿kWh,累计开发分布式光伏规模1.8GW,持有在管已并网项目超600MW,新能源累计开发规模超过2GW,管理已并网容量近1GW,年发电量约10亿kWh。这一光伏装机体量显著领先于国内同行,例如万纬物流1.2GW的规模,体现出其在物流地产领域可再生能源布局的先发优势。此外,普洛斯通过业务协同为客户提供绿电支持,如山西风电项目连续两年助力头部汽车客户实现仓库100%绿电使用,推广绿色租约超5000份,推动客户采用低能耗设备,并在超30%园区配备新能源充电设施,全年充电量超2700万kWh,减碳7千吨。

然而,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方面,普洛斯尚未披露具体数据,与国际物流地产标杆企业Prologis 35%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存在明显差距。尽管其通过绿证交易、综合能源管理等服务提升绿电应用,如北京、重庆等地数据中心启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但缺乏公开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信息,难以全面评估其能源结构转型的实际进展。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普洛斯制定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净零排放、2040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并自2019年起已实现范围1和2排放碳中和。2024年,其通过自研碳排放及能源管理平台为100+客户提供“2023年租户碳排放报告”,支持照明节能、冷库节能服务覆盖近50万平方米仓库,年节电超500万kWh,减碳2850吨。但关键缺口在于,普洛斯尚未披露范围3排放数据(如客户运输、废弃物处理等),而物流地产行业范围3排放通常占价值链总排放的80%左右,这一缺失导致其碳排放核算完整性不足,无法全面反映供应链端的碳足迹,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亟需补充供应链碳足迹核算体系。

此外,普洛斯在能源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方面采取了多元化措施。数据中心领域,重庆两江数据中心采用冷板式液冷技术(节能30%-40%)及高压直流架构(效率提升2%),给排水循环利用率达98.7%;冷链运营中,近6成普冷仓库配备屋顶光伏,青岛黄岛仓使用新型制冷剂使用电量缩减至氟制冷的1/3。这些措施有效支撑了其运营层面的减排,但范围3排放数据的缺失及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不透明,仍是制约其碳中和目标实现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绿色建筑与循环经济

在绿色建筑领域,普洛斯表现出显著的行业领先性。其新建物流及产业基础设施实现100%绿色建筑认证,新建自有数据中心项目均符合GB-A/T3+标准及ODCC认证,2024年新增15项绿色建筑认证,包括北京环普国际科创园7栋单体获LEED v4.1 O+M铂金级认证、武汉及南宁物流园获“五星级仓库”及“一级(三星)绿色仓库”认证等,绿色建筑认证率显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42.3%)。数据中心领域同样表现突出,普洛斯怀来数据中心4号楼、常熟东南数据中心均获得LEED v4 BD+C金级认证,腾龙北京亦庄数据中心获LEED v4 O+M铂金级认证,通过创新技术打造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然而,尽管新建项目认证率领先,普洛斯既有建筑改造进度相对滞后,考虑到其参评基金资产包包含数十个物流园区资产,完成高覆盖率改造目标难度较高,需加速存量资产节能升级以匹配行业平均改造水平(25%)。

循环经济实践方面,普洛斯在包装废弃物管理领域已形成规模化措施。2024年,公司全年回收纸箱、塑料袋等包材废弃物共20,761吨,在供应商退送货环节引入循环箱,投放循环箱3.6万个,总流通次数超80万次,同时推动136万个包裹使用经FSC认证的纸质包装,通过材料回收与循环利用减少环境影响。但在电子废弃物(如光伏板)回收领域,普洛斯尚未量化回收效率数据,而欧盟WEEE指令及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指令(94/62/EC)已建立成熟的回收体系,要求包装材料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并对有害物质含量严格限制,部分领域回收率目标高达90%。建议普洛斯参考欧盟标准,针对电子废弃物设定明确的回收目标(如90%回收率),完善循环经济全链条管理。

社会(S)维度

员工权益与供应链管理

员工权益与供应链管理是普洛斯ESG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女性管理者比例等方面展现出优势,但在人力资本数据披露及供应链风险管控中仍存在改进空间。

员工权益评估

普洛斯在性别多元化管理方面表现突出,中国独资公司总监级别以上管理者中女性占比达34%,显著优于行业平均的18%,体现了其在女性领导力培养上的成效。同时,公司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支撑员工发展,例如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培养实训基地2024年开展培训900余场次、演练400余场次,ASP运营学社上架超340门在线课程并新增62门通用管理课程,全年组织培训超200场覆盖29,000人次,这些措施助力其蝉联“中国杰出雇主”(2023-2025)、彭博绿金DEI人仁有爱职场榜单等荣誉。然而,人力资本披露框架存在明显缺口:培训时长(如人均年度培训小时数)、薪酬公平性(如男女薪酬差异、同岗薪酬对比)等关键指标未在报告中量化呈现,难以全面评估员工发展投入与权益保障水平。

供应链管理

普洛斯以“阳光采购”为核心构建供应链体系,通过《可持续采购政策》《供应商行为守则》将ESG要求融入供应商管理,优先选择落实绿色低碳措施的供应商,并于2024年上线采购商城G-Mall实现采购流程数字化,获“亚太卓越采购开拓创新奖”。但供应链风险管控存在显著矛盾:尽管宣称实施“定期供应商评审”,报告中未量化披露ESG审核覆盖率(如核心供应商审核比例、全年审核供应商数量占比等),无法验证其ESG标准在供应链中的实际渗透程度。对此,建议普洛斯参考行业领先实践,明确2025年实现核心供应商100% ESG审核的目标,通过建立量化指标(如审核完成率、问题整改率)与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确保“阳光采购”理念落地。

社区贡献与公益项目

普洛斯在社区贡献与公益项目领域的实践主要聚焦于教育助学、员工志愿服务、社区共建及资源捐赠等方向,形成了多维度的社会价值创造体系。教育公益方面,其核心项目“泉项目”历经十周年发展,已覆盖70所乡村学校,惠及超5.3万名学生,通过系统性课程干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该项目为学生提供年均42节音乐课程与180节英语课程,并开展夏令营音乐集训等活动,累计助力50余名学生通过音乐特长升入大学,其中30余人已成功升学,展现出教育公益覆盖广度的领先优势。

在员工参与层面,普洛斯构建了“聚沙成塔,普惠未来”捐书、“一块走,向未来”健行捐步等志愿体系,80%员工参与其中,累计捐赠图书4600余本,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1.6万小时;此外,员工还积极参与海南万宁海滩垃圾捡拾等环保行动,形成全员公益的文化氛围。社区共建方面,各地园区通过活动运营深化与当地的互动,例如西安环普园区十周年期间举办近200场活动,吸引上万人次参与并获“西安市外商投资突出贡献企业”称号;北京环普园区开放设施举办艺术展与公益义卖,苏州环普组织员工与儿童共同参与桌式足球赛,有效促进了园区与社区的融合。资源捐赠方面,通过“Space for Good”计划,普洛斯向救灾及援助项目捐赠近46,452平方米实物租金(价值约232万欧元),并自2018年起通过社区劳动力计划培训21,000名物流人员,在欧洲区域亦通过持续投资维护与当地社区的长期合作关系。

社会价值评估显示,普洛斯教育公益的覆盖广度处于行业前列,但其社会价值转化的深度与透明度仍有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其一,教育公益投入金额占营收的比例未明确披露,无法量化评估资源投入强度;其二,项目成效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现有数据集中于覆盖人数、课程数量等过程指标,缺乏学生成绩提升(如英语测试分数、音乐能力评级)、综合素质改善等结果性数据,难以全面衡量教育干预的实际影响。

为提升社会价值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建议普洛斯参考贵州茅台“乡村振兴资金细分用途披露”模式(如“中国茅台·国之栋梁”项目明确投入1亿元、“茅台王子·明亮少年”项目投入900万元),补充教育公益投入金额占总营收比例、教育与社区项目投入结构等财务信息;同时建立受益群体反馈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学生、学校及社区的满意度调查、能力提升数据(如学生升学后的适应力评估),形成“投入-过程-成效”闭环管理,进一步增强公益项目的透明度与影响力。

治理(G)维度

治理架构与风险管理

普洛斯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三级ESG治理架构,形成全球统筹与本地执行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该架构由全球ESG理事会、本地ESG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及资产管理团队构成,各层级职责明确:全球ESG理事会负责推动ESG项目及整合全球举措;本地ESG委员会承担实施推进、数据收集及与全球理事会的协同职能;投资委员会通过“本地初步审议-全球最终审批”机制监督投资决策;资产管理团队则在资产全生命周期中落实ESG要求,监测环境、社区、健康安全等关键数据。此外,治理架构中设置直接向集团董事会下辖审计委员会汇报的内部审计部和合规部,确保流程执行的独立性与严肃性;集团合规部制定《普洛斯合规手册》,涵盖反洗钱、反腐败、利益冲突管理等核心政策,并建立线上线下举报渠道,要求全体员工(含董事会成员)每年接受强制性合规及反腐败培训。信息安全与数据合规方面,公司通过ISO 27001、ISO 27701认证,制定员工信息安全使用政策(AUP)及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文件,金融客户平台可靠性达99.99%,并借助ESG运营数据管理系统OneESG实现全国400余处资产的ESG数据监测。

尽管治理架构已形成体系,但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当前ESG目标未与高管及员工薪酬挂钩,而行业标杆企业如黑石已实现15%薪酬与ESG绩效挂钩,普洛斯该机制的缺失可能削弱ESG战略的执行动力,需参考行业实践强化激励约束的关联性。

风险应对方面,普洛斯已将气候风险纳入管理范畴,识别出实体风险与转型风险两类关键气候相关风险:实体风险包括台风(低风险)、河流洪水(中风险)、暴雨洪水(中风险)等自然灾难以;转型风险涵盖碳税(低风险)、建筑规范升级(高风险)、投资人预期变化(高风险)等政策与市场因素。应对策略上,实体风险通过工程尽职调查与高标准规划设计管理,转型风险则依托新能源布局降低碳排放以应对能源结构调整成本波动。然而,现有气候风险管理仍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未量化极端天气导致的停运成本、建筑规范升级带来的改造成本等潜在损失,也未结合不同气候情景(如2°C或1.5°C温控目标)评估长期财务影响。相较之下,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情景分析工具已被众多国际企业采用,建议普洛斯引入该工具,通过量化建模提升气候风险应对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绩效对标与行业竞争力

纵向对比(近3年趋势)

趋势评估显示,普洛斯近三年在ESG关键领域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尤其在新能源布局与绿色运营维度表现突出。新能源布局方面,公司光伏发电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至2024年从46,435.40兆瓦时增至246,620.96兆瓦时,其中2024年同比增幅达120%,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领先于行业水平(22% vs 行业15%)。此外,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2022年的400MW提升至2023年的500MW,逐步接近2025年1GW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印证了新能源业务的高速扩张。

绿色建筑认证率的跨越式提升是普洛斯“零碳园区”战略落地的核心成果之一。尽管具体认证数据未直接披露,但运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单位排放密度从17.47千克/平方米降至16.46千克/平方米,在运营资产面积同比增长11%的背景下,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间接反映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比例的提升。这一趋势与新能源布局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了“零碳园区”战略的有效性验证,体现了公司在物流地产低碳转型中的前瞻性布局。

横向对标(行业标杆)

在横向对标行业标杆企业的过程中,普洛斯在碳排放全链条管理与国际评级体系建设方面与全球物流地产龙头企业Prologis存在显著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维度:

碳排放全链条管理的系统性差距

普洛斯在碳排放管理的完整性与深度上尚未形成闭环,尤其在Scope 3(价值链其他间接排放)核算体系建设上存在明显滞后。参考零售行业ESG披露现状,该行业仅33.8%的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且市值TOP10企业中无一家完整披露Scope 3碳排放数据,反映出国内企业在全链条碳管理意识与实践上的普遍不足。相比之下,国际标杆企业在碳排放全链条管理中已实现覆盖范围一、二、三的系统性核算,并将其与业务运营深度融合。普洛斯需加快构建Scope 3核算框架,填补价值链上下游(如运输、废弃物处理等)的碳排放数据缺口,以实现与国际领先企业的代际追赶。

国际评级体系的竞争力差距

在国际权威ESG评级中,普洛斯虽已取得一定进展(2024年MSCI ESG评级为“AA”,连续两年位列行业领导者水平;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行业百分位达96%),但与Prologis等全球标杆企业仍存在代际差。具体表现为GRESB(全球不动产可持续评估体系)评级的结构性不足:2024年普洛斯中国四支参评基金中,仅两支获得五星评级,其余为四星,且参评资产仅覆盖其物流及产业园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而Prologis作为全球物流地产ESG实践的标杆,其全球基金普遍实现GRESB五星评级全覆盖,并通过深度参与CDP、TCFD等国际框架,构建了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此外,普洛斯的ESG风险评级为10.9(低风险),虽处于行业前11%(103/962),但与Frasers Logistics & Commercial Trust(9.2,可忽略风险)等国际同行相比,在实质性风险管理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改进方向

为缩小与国际标杆的差距,普洛斯需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加速Scope 3核算体系的搭建与落地,明确价值链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采集标准与责任主体,实现全链条碳管理的可视化与可控化;二是聚焦GRESB评级的系统性提升,通过扩大参评资产规模(覆盖更多物流及产业园项目)、深化绿色建筑认证(如LEED、BREEAM)及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冲击GRESB五星评级,以匹配Prologis等国际龙头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风险识别与高级分析

数据缺口风险

数据缺口风险在ESG信息披露中已成为普遍存在的挑战,其中Scope 3(价值链上下游)数据的缺失尤为突出,可能直接导致企业面临合规压力与决策偏差。从行业实践来看,国内酒企ESG报告中,14家企业均未完整披露范围3碳排放数据,仅五粮液进行了部分披露,另有5家企业(山西汾酒、迎驾贡酒、水井坊、老白干酒、酒鬼酒)未披露任何基于范围1、2、3的碳排放量,反映出供应链碳足迹数据收集的显著短板。类似地,阿里巴巴在2025年ESG报告中提及,因缺乏历史数据,范围3运输碳排放的测算无法追溯调整,进一步印证了历史数据缺口对碳足迹核算连续性的影响。

从合规角度看,数据缺口可能引发实质性监管风险。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要求自2026年起强制披露包括能源效率、碳足迹、水消耗在内的12项ESG指标,而当前部分行业在关键数据收集与标准化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数据中心行业传统的基础设施管理(DCIM)和建筑管理系统(BMS)工具难以提供符合ISO/IEC 30134标准的详细ESG数据,导致多表格汇总过程中报告负担显著增加,可能影响合规时效性。此外,数据验证机制的不完善加剧了缺口风险,如贵州茅台ESG报告审验完全依赖内部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未通过外部渠道搜集或访谈利益相关方,可能导致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存疑。

针对上述风险,企业需优先推进供应链碳足迹系统性盘查。供应链作为Scope 3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数据缺失将直接影响合规披露与减排目标设定。例如,秦淮数据2022年首次披露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量时,即面临历史数据积累不足的挑战。因此,建立覆盖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收集框架、完善历史数据追溯机制、引入第三方数据验证工具,将成为企业应对CSRD等合规要求、降低数据缺口风险的关键举措。

漂绿风险检测

普洛斯2024年ESG报告在环境信息披露层面存在显著的漂绿风险隐患,具体表现为选择性披露倾向。报告中重点突出光伏装机量等易于量化且视觉效果显著的环境绩效指标,但对关键的Scope 3(价值链其他间接排放)碳排放数据未作明确披露,这种信息呈现策略可能误导利益相关方对其整体环境影响的判断。类似问题在其他企业的ESG实践中亦有显现,例如部分企业在碳排放总量同比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如水井坊2023年碳排总量同比增381.75%、古井贡酒增36.26%),仍选择大篇幅强调减排成绩而回避对排放增长原因的解释,反映出选择性披露已成为漂绿风险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

从国际标准要求来看,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新净零标准明确规定,企业需在2050年前实现范围1-3排放降低90%-95%(1.5°C情景),并设定不晚于基准年10年后的近期目标(2030年为最晚时限),Scope 3作为衡量企业全价值链碳排放的核心指标,其披露完整性已成为评估企业气候行动真实性的关键依据。此外,欧盟绿色声明指令等法规亦要求企业环境声明需辅以第三方验证,以避免误导性宣传。普洛斯对Scope 3的隐瞒行为,不仅与上述国际标准存在明显差距,也削弱了报告的客观性与可比性。

进一步分析显示,报告在环境绩效数据的精细化程度上亦有不足。当前披露内容多停留在“有没有、做没做”的定性描述层面(如仅提及绿电使用比例),缺乏“绿电结构拆分表”等定量数据支撑,无法清晰展示光伏、风电、水电等不同绿电类型的具体占比及实际减排贡献,这与ESG报告应通过定量数据体现绩效“好不好”的行业要求存在脱节。这种信息披露的模糊性,叠加Scope 3数据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漂绿风险。

为有效化解上述风险,建议普洛斯在后续报告中补充两项关键内容:一是编制“绿电结构拆分表”,详细列示各类绿电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及占比,明确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实际贡献;二是发布覆盖范围1-3的碳排放转型路线图,结合SBTi标准设定分阶段减排目标(含2030年近期目标及2050年净零目标),并说明Scope 3排放的核算边界、数据来源及减排措施。此举不仅可提升报告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亦能响应国际监管要求(如欧盟绿色声明指令对第三方验证的要求),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漂绿争议。

监管合规风险

普洛斯在欧洲的资产面临多维度监管合规风险,若未能满足区域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客户合作机会丧失及运营成本增加,需制定针对性的区域合规适配方案。

在包装合规领域,欧盟法规体系对普洛斯欧洲业务构成显著挑战。未遵守欧盟包装许可规定可能面临制裁,具体风险包括材料声明不全(如60%卖家未公开油墨、粘合剂等成分,含0.3%邻苯二甲酸盐的包装曾被整批销毁)、回收标志错误(未按新规标注材料代码和处理方式)、重量超标(包装重量超过产品重量10%即违规,某家居品牌因此被罚8万欧元)、多国混发认证漏洞(德国需Dual System认证、法国需TRIMAN标志、北欧需额外化学物质清单)及有害物质超标(含REACH限制物质或SVHC候选物质超过0.1%可能导致罚款或召回)。此外,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于2025年2月生效,要求企业满足包装最小化原则(2030年空隙不超过体积50%)、可回收率要求(如塑料需符合回收标准),并面临物流包装重新设计导致的材料设备费用增加及供应链调整时间延长,同时需应对与LUCID等其他法规的叠加影响。包装材料还需符合94/62/EC指令对重金属的限值要求(铅+汞+镉+六价铬总浓度≤100ppm),否则可能面临进口禁止或销售限制。

ESG信息披露与报告合规方面,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要求数据中心自2024年1月1日起按ESRS标准披露ESG信息并接受鉴证,未合规企业可能面临罚款或市场准入限制;房地产行业需通过实质性分析、基线评估及建立管理系统应对CSRD要求,非欧盟公司亦需遵守详细披露规则。同时,《能源效率指令》(EED)要求装机IT功率超过500kW的数据中心公开能源绩效报告,进一步加剧合规压力。

特定项目审查与气候目标合规风险亦不容忽视。普洛斯欧洲屋顶太阳能光伏及电池存储项目可能涉及欧盟《环境影响评估指令》(2014/52/EU)附件II要求,需在规划阶段审查视觉影响、电磁场、噪音及施工干扰等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因素。在气候目标方面,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发布的全球首个企业净零标准要求企业2030年前减排50%、2050年前减排90-95%,剩余5-10%通过碳移除中和,未达标企业可能面临合规风险。此外,欧盟通过非财务报告指令、可持续金融披露法规强化企业可持续性报告要求,未来将扩大至更多企业,对透明度的要求持续提升。

综上,普洛斯欧洲资产需系统性应对包装、ESG披露、项目审查及气候目标等多领域合规要求,通过制定区域适配方案(如针对不同国家认证差异的包装策略、数据中心ESG信息鉴证机制、项目环境影响预评估流程),以规避失去欧盟客户合作机会的风险。

改进建议与结论

短期行动(1年内)

短期行动(1年内)应聚焦两大核心方向,并辅以配套支撑措施,以系统性提升ESG管理效能。

一是优先补充Scope3排放核算,重点强化物流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当前需加快完善Scope3排放数据的收集与披露,特别是针对物流运输、仓储服务等核心业务相关的间接排放源,按范围1、2、3分类标准统一划分口径,确保数据分类清晰、边界明确。为保障核算精度,建议建立覆盖能源效率、碳足迹等12项ESRS指标的CSRD合规数据收集系统,同步参考绿色数据中心标准整合经验,解决指标冲突问题(如统一物流环节能耗计量标准)。此外,需参考SBTi要求,在明确Scope3减排目标后,建立年度排放进展披露机制,确保数据动态更新与透明度。

二是发布ESG目标与高管薪酬挂钩机制,建议挂钩比例不低于10%。该机制需以强化治理架构为基础,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构建ESG目标落地的制度保障。具体设计中,应明确将Scope3减排进度、物流环节能效提升等核心ESG目标纳入高管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薪酬分配关联,以驱动管理层对ESG战略的优先执行。

为支撑上述行动,需同步推进两项关键保障措施:其一,加强ESG报告鉴证与数据质量管控。针对当前报告可能缺乏整体外部保证的情况,可参考Equinix的实践,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报告整体鉴证,重点验证Scope3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其二,构建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利益相关方参与策略及计划,分析衡量参与成果,并结合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影响分析,动态优化ESG行动优先级,确保短期行动与长期战略的一致性。

中期目标(3年内)

普洛斯中期(3年内)ESG战略目标聚焦于环境绩效提升、全球资产治理深化及行业评级突破三大核心方向,具体包括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0%、实现海外资产ESG管理覆盖率100%,并冲击GRESB五星评级。

在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方面,目标设定基于其长期碳中和愿景与阶段性落地规划。普洛斯已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100%可再生能源使用,而中期目标的推进将依托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规模化部署,例如2025年底分布式光伏规模预计达13.6 MW,为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0%提供硬件支撑。同时,参考绿色数据中心市场18.4%的年复合增长率趋势,普洛斯将可再生能源使用与PUE(电源使用效率)、WUE(水使用效率)优化等目标协同推进,通过技术迭代与能源结构调整强化环境绩效基础。

海外资产ESG管理覆盖率100%的目标,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全球监管合规要求与风险管控需求。随着欧盟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于2026年正式生效,海外资产需满足严格的ESG信息披露标准,普洛斯通过与专业机构(如lizenzero.eu、ecosistant)合作,获取欧盟各国ESG义务的法律评估,确保合规管理覆盖所有海外运营区域,以避免制裁或罚款风险。此外,绿色物流降本增效的行业需求(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4.6%,高于美国的8%)也推动其将ESG管理与运营优化结合,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海外资产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冲击GRESB五星评级的目标则需综合环境、社会及治理维度的协同提升。在环境层面,除可再生能源目标外,普洛斯计划推广浸没式液冷技术以降低数据中心冷却能耗(可减少90%冷却能耗),并优化水资源与碳排放管理,此类技术应用将显著改善资产环境绩效。在治理层面,通过“风控-审计-合规”一体化智能体系建设,实现海外资产ESG风险的端到端监测,强化治理结构的严谨性。上述目标的协同推进,将为普洛斯在GRESB评级中实现五星突破奠定基础。

综上,普洛斯中期目标的设定既立足自身碳中和路径与全球资产布局,也响应了行业监管趋势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提升需求,通过量化指标与技术落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ESG绩效从“合规达标”向“行业领先”跨越。

结论

综合评估,普洛斯在国内物流地产ESG领域已建立显著领先优势。公司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绿色建筑认证、清洁能源应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及客户绿色能源管理服务等实践,推动园区向智慧化、零碳化转型,其在GRESB评估中的优异表现及“可持续发展价值奖”的获得,印证了ESG实践对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作用。2024年,普洛斯在ESG治理架构、环境管理(如新能源开发)、社会责任(如员工培训与社区公益)及全球与本地协同机制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国内行业标杆地位。

然而,相较于国内领先地位,普洛斯国际化布局的ESG管理体系建设仍显滞后,这一短板可能制约其全球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行业实践来看,物流地产ESG实践需联动全链条主体加强数据管理与合规建设以应对全球监管及市场需求,而普洛斯在国际标准对接、跨区域ESG协同治理等方面的披露与实践尚不足以支撑其全球扩张战略。

未来发展中,普洛斯需以“全价值链碳中和”为核心战略,系统性强化数据透明度与合规能力建设。具体而言,应借鉴国内领先企业在ESG数据披露(如贵州茅台通过第三方审验保障数据合规性)与治理架构优化(如海尔智家深化绿色技术创新与全球ESG监管动态响应)的经验,完善ESG绩效指标体系,提升环境数据(如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社会价值(如供应链协同、社区影响)的量化披露质量。同时,需对标国际标杆企业的ESG管理模式,加强与欧盟CSRD等国际法规的对接,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协同推动全球业务的ESG绩效统一,最终实现从国内领先到全球卓越的跨越,为物流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国际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