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
在仰望与扎根之间
昨晚那场金融思维课堂灯火通明,荔枝姐的声音在空气里振动,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我的神经。
环顾四周的身影,是百万年薪的光环、千万资产的重量、创业者与公司老板的身份标识——这些存在本身,便在我眼前铺展开一片令人目眩神迷、也令我望尘莫及的财富与成就版图。
那是何等高度?我仰起头,却只见一片云雾缭绕的峰顶,仿佛终我一生也攀不到那山巅。那是可触摸的优越,亦是可触摸的距离——而我的心口,被一种沉重铅块般的无力感悄然侵入,几乎窒息。
环顾自己,像站在一片空旷荒原:未曾真正在书山墨海中跋涉,未曾获得命运馈赠的坚实起点,未曾走过高等学府那条笔直道路,甚至未曾寻得一份可引以为傲的立身之业。
生命初始的牌面如此单薄,一翻开便觉窘迫。
然而,正是这贫瘠的土壤里,竟也挣扎着萌发了一粒不甘的种子。
正是这不甘,推着我一次次撞向陌生的边界线,也让我得以真切地目睹——那些注定与我绝缘的高度。
如今贸然闯入这金声玉振的殿堂,如同误入森林的困兽,四顾茫然。
自卑如冰冷的藤蔓缠绕筋骨,无力感则如深海般淹没头顶,放弃的念头,则如同无数细碎而锋利的玻璃碴子,不断击打着残存的意志。
是啊,常说只需与昨日的自己较量。然而,当差距如天堑般横亘眼前,这自我安慰竟如纸上轻烟。那落差是烧红的烙铁,狠狠按在心上,吱吱作响,留下焦灼刺痛的印记,清晰得不容回避。
可就在这刺痛的深渊里,心底竟有另一个声音微弱升起——何必将他人的目光当作自身存在的坐标?你灵魂的重量,从来无需外界的标尺来称量;就像蒲公英不因风力决定方向,溪流不因河床宽窄定义奔腾。
我们本是各自宇宙的原点,倾听心跳奏响的节拍,在沉默中生长,在质疑里开花。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恰如夜穹中恒定的星辰:它们的光芒不因周围星群闪耀而减损,亦不因自身位置渺远而羞怯——它们只以自身轨迹为律,在浩瀚深邃的天幕上,完整运行着属于自己的轨道。
当仰望他人成为习惯,不免迷失于他人的星空。可每一个灵魂,本自具足一片不可替代的疆域。
这堂金融思维课,最终没有授予我点石成金的秘术,却悄然递给我另一把钥匙:与其在他人辉煌的光晕下惶惑不安,不如低头,深深耕耘自己脚下这片或许贫瘠却完全属于我的土地。
真正的价值不是悬于他人目光的标尺之上,而是沉入自己生命的河床深处。
在那里,每一个积极成长的日子,都在悄然汇聚成不可逆转的流向。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